今日中国,雕塑艺术何以公共?

公共艺术雕塑在最近几年里成为了一个热点,迎来了包括艺术界、公众、商界、政府等在内的多方关注和参与。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市民有很多机会和很多场合能够与公共艺术雕塑不期而遇。不过,并不是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一方面因为艺术本身是仁者见仁的,公共艺术总会面临众口难调的现实;另一方面,确实有一些公共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呈现效果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失望。

公共艺术雕塑
不锈钢雕塑艺术

半个月前,在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复兴路一带展出的公共艺术项目引来了舆论哗然。这次在街道上的户外展览以上海的“落叶季”为背景,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委托创作了多件雕塑和装置作品。但是这些公共艺术作品从概念到造型到审美,都远远落后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水平,也与本地居民的生活没有密切联系和互动,导致很多上海市民反感,也引来了文艺界人士的反对。最终在舆论压力下,当地政府部门撤销了大部分作品。

这次公共艺术事件在严肃批评和冷嘲热讽的双重讨论下草草落幕。事件也暴露出城市和公共管理相关部门在委托创作和展出公共艺术作品方面的问题,例如在策划和委托艺术方面的捉襟见肘、对艺术的鉴赏力有待提高、不了解公众对艺术的态度等等。当然这也反映出本次项目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水平实在有限。与此同时,这次“落叶季”公共艺术项目也暴露了其背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即艺术应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公共领域,及其将会面临怎样的现实挑战和公共反馈。

如果这次公共艺术项目不是在上海这样的全国顶级城市,不是在今日上海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市民对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了解日趋提升的大背景下,换做是彼时彼地也许就不了了之,并得过且过了。其实,中国在当代艺术教育和公共鉴赏力方面仍然是不足的。仔细想想这个局面的成因,并简单试想一下,在幅员辽阔的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公众究竟可以从哪些渠道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公共艺术的面貌呢?在电视台、门户网站、主流视频网站吗?这些大众传播中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很遗憾都没有扮演起传播艺术理解和促进艺术的公共教育的职能。甚至从学生时期起,从小学到高中的教材中,究竟有哪些当代艺术、公共艺术的知识普及呢?要知道,在这方面很多高等教育机构也还做得很不足,就连几大美院的艺术教育都仍然很保守,何谈当代,何谈公共?

此时此地的中国,我们的美学经验和艺术理解力仍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日趋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的境地。不过,中国正在经历的美术馆建设浪潮,以及商业地产拥抱公共艺术的最新趋势,两者仍有推动公共艺术发展的能力,并有机会促进和提升当代艺术的公共教育和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平。

对于公共艺术的发展来说,美术馆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美术馆在公共层面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时下中国的美术馆可以从性质上分为两大类,私人美术馆和公立美术馆。两者的区别在于出资方的性质,判断依据是分析资金来自民营企业和私有领域,还是源于国有企业和公共领域。当然,不论是哪一种,美术馆这一空间本身及其历史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私人美术馆更加注重出资方的议程和审美,而公立美术馆更加秉持政府意志和公共价值。两者都可以很好地、各有所长地为公共艺术发展作出贡献。但是,今天中国的美术馆在这两端都遇到不同程度上的现实问题。总结来说,私人美术馆面临着运营压力,以及如何平衡私人品味和公共责任的问题;公立美术馆面临美学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

参与公共艺术的另一个主力军,是先于“美术馆大跃进”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商业地产。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中,商业地产的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营造出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随着国内不同城市的城市化、城市更新水平加深,以及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的市场营销工作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十年前、十五年前大量商场盛行“圣诞节热”、“打折返券促销”,而最近几年来,各大商业地产则大力提倡打造消费场景,以及街区式的购物中心布局,以应对新的消费需求和变化。消费场景对公共艺术作品有务实的需求,街区式布局为公共艺术铺垫好了实体空间。于是,今天我们在上北深广常常见到的是公共艺术与商业地产的结合,在商场的户外广场或者室内中庭等空间里展示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与商业地产的合作也亟需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此外,在合作中如何尊重艺术家的工作、如何推动艺术的积极发展,也是值得投入精力和魄力去实现的。

公共艺术在今日中国面临的现状有着深远的历史社会背景。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历史,不难发觉国家工程和社会发展特定时期,国家对艺术的需要、引导以及应用。一个能够以小见大的例子,是新中国以来的雕塑艺术发展。雕塑本身的物质、空间、纪念属性,与公共空间、公共事件、国家价值的联系非常紧密,因而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什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大多数中国公共艺术作品的具体造型形式集中体现在雕塑上。由此我们能理解为何在公共艺术领域里面,雕塑家有着重要作用,以及为什么雕塑协会在公共艺术发展方面保有话语权。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发展和沿革中一见端倪。其脉络如下:从1952年的雕塑系成立及其随后的现实主义雕塑传统,到1970年代末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后逐渐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和国际艺术新观点与新技术,再到2000年以来的当代艺术转型及与城市结合的公共艺术教学。

今天的中国仍然在迅速发展,公民日益增长的艺术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公共艺术发展之间仍有矛盾。在历史影响和当下时代背景中,公共艺术如何反映我们共同的过去和共享的未来,仍是艺术界和公共艺术委托机构的责任。(本文来自于21经济网)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雕塑风 » 今日中国,雕塑艺术何以公共?
广东佛山鑫踏不锈钢雕塑厂家
雕塑设计、制作及安装一站式服务,电话:15916552655
扫二维码,提供专业咨询及价格
分享到:
赞(18)

探讨交流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